在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地帶,一座現代化的循環經濟產業園正在崛起。陜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榆林新材料集團”)作為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重要權屬企業,自2009年成立以來,緊緊圍繞“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鏈布局,打造了一個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群發展的循環經濟標桿。
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榆林新材料集團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金雞灘鎮,總投資200億元,占地面積5000余畝,擁有4個子公司、6個分公司、2個中心。集團建成了年產1000萬噸煤礦、60萬噸鋁鎂合金、35萬噸預焙陽極和5×330MW配套電力設施、550萬噸年運輸能力的鐵路專用線等輔助工程,形成了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這一產業鏈的優勢體現在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梯級使用上。煤業公司生產的優質長焰煤和不黏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揮發分、特高熱值等特點,是全國最優質的“環保煤”;發電分公司利用煤炭資源發電,為鋁業生產提供動力保障;鋁業分公司年產60萬噸重熔用鋁錠“YUAL榆鋁”,被陜西省政府授予“陜西省名牌產品”;陽極分公司年產預焙陽極35萬噸,是陜西省內最大的鋁用陽極生產基地。
這種循環經濟模式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還減少了環境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是榆林新材料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2025年,公司在研“國之重器”項目5個,“科創四個一批”項目10個。上半年以來,公司累計獲授權專利31件,核心發明專利1件,發表科技論文163篇;獲批陜西省“科學家+工程師”產業發展團隊2支;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斬獲29個獎項,獲獎總數在陜西省所有參賽單位中位居第一。
研發中心作為公司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成立于2020年,主要負責鋁基新材料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孵化。研發中心經理曾毅介紹:“我們與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在鋁合金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已完成多系列鋁合金新材料開發,并成功試制包括鋁合金鑄軋卷、扁錠、管材、空心型材等5大類新產品。”
與鄭州大學合作開發的“電解鋁危廢炭渣制備氟化鋁和磷酸鋰關鍵技術”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研發員汪澤瑾分享了最近的研發成果:“我們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的新一代貨運敞車用烯碳鋁合金大尺寸型材研制項目,僅用兩個月就攻克了大尺寸鋁基粉末冶金零部件成型、燒結、擠壓等關鍵技術難題。”
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布局未來發展新賽道
面向未來,榆林新材料集團正在積極推進一系列高質量項目建設,布局新的發展賽道。年產43萬噸鋁基新材料項目是集團發揮“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鏈優勢,布局鋁基新材料高端制造的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年產20萬噸變形鋁及鋁合金扁鑄錠、10萬噸鑄軋帶材;二期擇機建設年產10萬噸鑄造鋁合金錠、3萬噸高強度耐熱含鈧鋁合金棒材和60萬噸電解鋁液凈化等。
銅川鋁基新材料項目是陜西有色金屬集團與銅川市深化企地合作、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項目分別建設年產3萬噸精鋁及高純鋁項目、年產5萬噸鋁基新材料項目以及年產10萬噸鋁箔項目。產品聚焦軍工、航天等領域,為高強高韌航空用鋁合金等奠定產業基礎。
研發中心中試基地位于銅川市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分為熔鑄車間、粉體車間和板帶車間,幾乎涵蓋了國內所有鋁合金加工工藝。中試基地負責人劉肖成表示:“中試基地的建設為我們提供了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完整創新鏈條,助力公司鋁產業鏈向高端延伸。”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榆林新材料集團將繼續堅持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為陜西有色金屬工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隨著一系列新項目的建成投產,榆林新材料集團必將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歷程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